大学还是专业排名?

成伟兰成伟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毕业多年的老学姐,现在回首当年,我觉得我选对了!! 先简单介绍我的情况,本科某非985/211的财经类高校,研究生调剂到某二本学校(现改名)。本科的时候一心想考研,所以学习很刻苦,成绩也是专业第一第二的样子;但是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本科时期的专业没有保研名额…… 所以最后只能参加调剂然后选择了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学校(当然现在听说过啦哈哈哈)。

刚入学的时候,觉得自己研究生读的这个学校不好,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吐槽,自己也偶尔发些情绪话,比如“我的大学怎么这么垃圾”“我怎么那么倒霉分到一个这么垃圾的班级”之类的。不过这种情绪的话也只在学生时代发过哦,工作后从来没有过,而且越来越喜欢自己的母校嘿嘿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后来我遇到很多比我学历高的同学,听过他们讲的某些学校的事情真的让我觉得我现在的学校和我的同学们都是世上最好的人(我才不会说是因为我在学校没遇到过渣男渣女所以觉得所有人都是好人╮( ̄▽ ̄)╭ )

读研期间虽然时常感到迷茫,但是和老师同学的情谊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我们一起出去玩,拍照,聊天,自习,打游戏…好像我高中时期和舍友的关系,那时候我们天天黏在一起,现在依然很好。(补充一下,因为我们这个专业男女比例悬殊,好多时候一个班里只有我一个女生,所以格外珍惜和我一个班的男生们,用我们班长的话说就是“和XX(我)一起玩就没有失败过”,所以说我是团宠也没错了吧嘻嘻嘻)

再说说我对专业的认识吧。首先每个学校开设这个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就业更容易,所以我敢肯定地说大多数学校的金融学本科阶段是没有办法让你完全掌握金融投资、证券、保险、债券等的实务操作知识的。(除非你本科学的是精算、期货什么的非常小众的专业)所以你研究生再去深入学习这些知识会容易很多,因为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通过实践你也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了。

另外一点是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XXX(我)啊,我就觉得你特别聪明,什么也能学会……”所以真的感谢老师的认可,其实我有这个自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的专业,它没有让我失望。 最后说到找工作。很多人会说“你这个学历找不到工作”或者“你这个学校毕业的没法进XXX(知名公司)”…我想说如果因为这样你还没找到工作那真不能怪别人了,因为我们毕业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比现在可要好很多,加上我们没有名校光环,所以我们真的是自认谦卑地去投简历去面试的,有些甚至在大公司门口哭着出来……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届的毕业生整体就业率是很高的,大部分也都进了很好的单位。或许我们的理论知识达不到顶尖水平,但是我们确实掌握了实用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

桑雨心桑雨心优质答主

专业和大学的排名不是绝对的,每年都有变化。选择学校时,学生和家长要综合考量。以“985工程”“双一流”高校、省部共建高校为例,这些学校的整体实力很强,很多专业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中排名靠前。例如河北大学的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进入全国前30%;学校的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整体办学实力毋庸置疑。

此外,在大学的“大类”里,不同专业的分野也需要考量。例如文学类,有些高校的文学院强一些,有些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学院、艺术学院强一些。经济学类、法学类也是如此,专业各有侧重。因此,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意向,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院校的专业,将“大类”与“专业”相结合、大学与专业相结合。

有些学生特别在乎大学的校名,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学院”培养不出好学生,更相信“大学”;还有的只考虑名字中有某某“大学”字样,认为其他的名字是大专院校。其实这种观念是错的。目前,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招生时只能使用“一校一名”,比如河北大学在河北的唯一校名为“河北大学”,即便该校在某个校区或学院也如此。部分高校在更名时存在“学院”升级为“大学”的情况,但这种校名变化的前提是该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达到一定标准,是该校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办学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学生和家长应更多地考虑学校的实力和专业的选择,而不是纠结于校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