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叫移民吗?
1、“移居”是大陆官方用语,特指从内地迁往港澳台地区。 “移民”是海外华人中带有普遍性的称呼,泛指定居在国外的公民。 通常把由内地迁往港澳台地区者称为“移居者”或“移民”;而把定居在海外、具有当地国籍、并拥有相当规模财产的中国人称“海外移民”(简称“海移”)。
2、根据国籍的不同,可以分为:归国移民、归侨和侨眷;出国移民、华裔和华侨;出国谋生人员(包括出国务工人员和出国留学人员)、新移民等类。 根据迁移目的地不同,可分为:永久移民(又称“定居移民”)和非永久移民。 前者是指取得移民目的国永居权,即该国有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公民;后者则不具有该项权利,其居留期限受到一定限制。
3、在中国历史上,自秦汉时期就有了移民国家的概念——谪戍。两汉时又有徙民、徙边和赎买奴婢等。 隋炀帝时始设羁縻州府,任用夷酋为官,管辖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时已有移民实边一说了。明代实行军屯制度,招募士兵到边疆垦殖,同时允许商人和民众到西北从事农牧业生产,并享有免税优惠,这可以说是古代移民史上较好的一次。 清代实行招垦制度,对来自辽东地区的百姓给予奖励和减免赋税优待。后来还允许蒙古王公召募难民开荒种粮,以济饥荒。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迁民实边、调夫运粟等移民形式,多用于政治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