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移民美国原因?

包雍乒包雍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79年底,美国劳工部发布报告称:未来12个月,全国将新增56万个就业机会; 1980年初,美国商务部宣布:由于日本汽车大量涌入市场,美国汽车行业失业人数将达到60万; 当时美国失业人口约为400万人,也就是说,将有1/6的美国人面临失业风险…… 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的经济危机一触即发。

于是,里根政府开始采取紧缩政策应对危机——提升利率、增加税收、降低政府开支。 当时美国国债已经高达2.3万亿美元,而政府的收入只有1.1万亿,支出却有近2万亿。 为了填补财政缺口,政府除了加征所得税和商品税外,还开征了“奢侈税”,对价值超过1万美元的物品征收20%的附加税。

这一措施直接打击了中产阶级的利益,因为美国中产阶级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购置奢侈品。 “里根经济学”的副作用迅速显现出来。失业人群没有如期增加,反而不断减少;GDP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持续回升。 但是,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岗位增加,而是企业利润大幅度上升(如图)。 这就是里根政府所推行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在起作用。该理论认为,提高税率和福利开支会扼杀创新,降低生产和储蓄,应该取消这些管制,让市场力量恢复经济发展。 但事实证明,这一理论是片面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虽然获得了恢复,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贫富分化也在同步加剧。

到里根任期结束的时候,最富有的10%的家庭拥有国家总财富的一半以上,而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也从1979年的15%上升到1989年的17%。 社会矛盾的激化也让共和党内部开始对里根政府产生分歧。作为中低收入者代表的共和党人认为,里根政府没有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利益。

就在里根连任成功不久,一批共和党人联合民主党籍议员通过了增税议案,对富人增税的同时,也给企业增加了税收负担。 里根政府对此毫不留情地予以回击。1990年1月,国会重新集会,里根毫不犹豫地上诉至最高法院,以推翻前一年通过的增税法案。 大法官们以5比4的投票结果支持了里根的意见。

自此,美国贫富分化的趋势再也没有得到过抑制,并且不断恶化。

须珠雪须珠雪优质答主

1980年,因为政治原因,沈君山举家移民美国。之后任美国西北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在美期间,他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1985年获国际电化学学会Faraday奖章;1987年晋升为Mortenson讲座教授;他在1992年-1995年间还担任过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在1993年的时候,沈君山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此后于1997年回台定居,先后获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台湾清华大学杰出校友(1997)、美国西北大学杰出校友(1998)、中华民国教育奖章(1999)。

对于沈君山离开台湾,学界评价不一。台湾物理学会在1993年刊载沈君山口述的访问稿《谈科学及其他》,文中提到,沈君山在台湾时虽是“行政院”副院长兼“中央研究院”院长,身兼政学两界大老,但其实心中“一直觉得不自在”,原因是他的言行“不合时宜”。他不认为自己的言行是对权力的“叛逆”,而是“不合于这个社会”,“我这种不合时宜,如果我留在台湾,一定会有非常强烈的冲突”。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批判性的、很叛逆的人”,“我是一个很不听话的人,从小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不听话,到后来越来越严重。所以呢,我越想不通的事就说得越多。其实我的想法是很老实的,但是不合时宜……”“我现在(在美国)有充分的自由,没有拘束,所以很合我意。”“到了美国才觉得自由,我的确觉得台湾不自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